四十周年庆典
四十周年庆典
上海市制冷学会成立40周年庆——人物专访篇:龙惟定教授
发布时间:2021-06-17

龙惟定教授今年75岁,曾担任上海市制冷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对学会发展做出很大贡献。曾任国际制冷学会的空调热泵和热回收学部(E学部)主席,推动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他提到本学会三个特点,祝愿学会再创辉煌!

1623902228187066.jpg

学会40周年,我大概伴随了30年左右。我刚从北京中国建研院研究生毕业到上海大概是1982年,一开始到上海,其实我对上海暖通界都不太熟悉,那时还比较年轻,跟同济的沈晋明老师一起过来的,是范存养教授引导我参加了学会的很多活动。很早的时候,学会还办过很多培训班。我还作为学员参加培训,特别是自控的培训,我记得是陈芝久老师当时办的,我还跑到交大去听课。我后来通过学会逐渐结识了很多各个高校的老师、设计院的工程师和相关专家。通过学会也参与了一些上海市的技术性活动。记得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做高层建筑空调的时候,华东院承接了在外滩的上海联谊大厦的空调设计。当时对上海第一个超高层建筑它的空调怎么做,大家都比较慎重,组织了一些研讨,我也有幸参加。

1623902428110683.jpg

1623902414885378.jpg

学会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坚持学术性,总体来说,商业气息不浓,也是一个比较穷的学会。但是大家精神很愉快,几个专委会每年都分别会有一些学术活动,这个很好,一个是把上海的制冷界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团结的局面,同行们相互认识,相互交流;另一个方面促进了上海制冷行业的技术进步。

第二个特点是学会国际化工作做得比较好。印象很深刻的是在1997年举办了第一次高层建筑的空调国际研讨会。当时建设高层建筑,日本有一些经验。高层建筑主要集中在中国,集中在上海、香港等地,反而欧洲高层建筑比较少。由于做得比较少,欧洲的有些高层建筑空调就做的比较精细。举行这样一次高层建筑空调的学术交流会得到了国际制冷学会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欧洲暖通空调学会、日本的空气调和卫生工学会等组织的支持。第一次会议办得很顺利。当时在国内举行有一定规模的国际会议还是比较少的,我们制冷学会也算在上海开了一个先河。在这方面通过高层建筑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也结识了不少国际上的一些专家,以及国际制冷学会、欧洲暖通空调学会还有日本的空气调和卫生工学会等等一些有名的专家,跟他们有一些很好的交往。99年又办了第二届,第二届也比较成功,规模更大,我们到上海的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作为一个学会当时在那样一个场合来举办活动也是很少见的。这两次会议也让我个人受益匪浅,因为通过这个会议在国际上结识了一些朋友,后来在国际制冷学会的改选中,经中国制冷学会推荐,我就有幸参与了国际制冷学会的一些工作,一直到后来担任国际制冷学会的空调热泵和热回收学部(E学部)主席。E学部下面有2个分支,一个是空调(E1),另一个是热泵和热回收(E2),基本上涵盖了暖通专业主要的技术内容。在国际制冷学会也同国外很多专家进行交流,每年去巴黎参加学术会议,使我开拓了眼界,具备从国际视野看待专业的一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是我个人从学会的活动中获得的很大的收益。因年龄原因从国际制冷学会退下来后,还获得国际制冷学会终身名誉会员称号。最近因为疫情原因国际交流活动少了,而且现在很多学校都在自己组织国际交流活动,学会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1623929534130263.jpg

cnssr0512-7_0016.jpg

第三个特点就是我们一些主要的成员包括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成员,大家都比较敬业和团结,这个是难能可贵的。按照学会章程,学会每四年换届,主要领导人职务连任不超过两届,国内有些学会好像变成几个专家领导的学会。应该是大家都来参与,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使学会工作充满活力、井井有条,我对上海市制冷学会还是非常有感情的,也祝愿学会再有40年的辉煌,比前40年有更好的成绩,特别是希望学会以后有更多的学术方面的成就,如培训、出版等像国外其它学会那样做大做强。

1623902339623315.jpg

Email:office@cnssr.org

电话/传真:021-53828229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南昌路47号3313室